《歌海》杂志社
首页 > 期刊导读
 
/ / /
 

广西上林县壮山歌的语言与山歌探究

 
来源:歌海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01
 
自古以来,歌圩已成为壮族山歌很自然的载体,每到歌圩活动,广西各族群众欢聚一堂,山间,水边,以歌传情,以歌会友,共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。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了“歌海”之称,人们通过“唱山歌”来表达他们的睿智、重情、向往自由,轻钱财、重人品、鄙权势等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。在广西各族的民歌中,有山歌、劳动号子、水歌、渔歌、谣歌、儿歌、酒歌、风俗歌等。但是山歌一直保持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这除了与地理、气候、习俗等有关外,与当地语言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,上林县山歌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这里的山歌动听,引人入胜,曲调的音高走向,都与壮语方言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。比如:高腔歌曲《三月花儿红》、《孤独鸟》、《十月收谷来酿酒》、民歌《喜鹊喳喳叫》、《妹问》、《人人把歌唱》、以及平强调《金凤美玉连》等等,这些山歌依附于当地方言,在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使山歌的旋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,而土色土香的方言词汇增强了山歌的表现力,使山歌生动而充满情趣。 一、广西上林县壮山歌概述 上林县位于广西省中南部,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。全县7个镇、5个乡、1个民族乡。分别是:大丰镇、明亮镇、巷贤镇、白圩镇、三里镇、乔贤镇、西燕镇、澄泰乡、覃排乡、木山乡、塘红乡、中可乡、镇圩瑶族乡。上林县的方言80%使用壮语,属北壮语红水河方言。此外还有客家话、白话、新民话、桂柳话、勉语勉(金方言)。在上林县正是有这么多的镇,乡组成,不同的地域造就了有着差异的语言,但由于壮语仍然有主导地位,所以人们的沟通用壮语来编写的山歌,一代代的传承,使山歌风格多样话,才有了更为广泛的发展。 据史料记载,清朝康熙年间(1654—1722年),已经形成山歌唱腔。比如:三里镇、乔贤镇、塘红乡、镇圩瑶族乡以山歌(也叫欢歌)为主。上林县是“欢歌”最丰富最有特点的地区之一,我们以这里的山歌为例进行比较分析。从上林县的地理环境看,多是卡斯特地貌,有“小桂林”之称。它依附大明山、凤凰山、狮子岭山、岜仙山等四条较大的山脉。人们在田间劳作间隙,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感情,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引吭高歌,放声歌唱,山多空旷,回声多而且声音大。久而久之,对歌、喊歌、吆喝等多种形式的山歌歌唱方式相继出现,并且沿袭下来,形成我们今天听到较多广西山歌的版本。从史料上不难看出,上林县山歌的形成除了与它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以外。最直接影响上林县山歌还属当地的方言。以下对当地方言进行初步探究。 二、当地方言特殊语音现象容易形成自然音律,它是上林县“欢”歌的基础。方言——产生自然音律——合成山歌体。 由于广西南北部方言的不同,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,如:欢、西、加、比、论等。每个字代表某一地区山歌的名称,比如:“西”为广西南部壮族方言地区的扶绥、大新、宁明、凭祥、崇左等地,它不像“欢”山歌的严格形式,“西”山歌可长,可短,不定句较多。歌词吟唱朗朗上口,韵律铿锵悦耳,押脚韵,多用于对唱;“加”主要流行与壮、汉杂居的崇左、邕宁、等地。歌词句式和押韵与汉族民歌相似,受汉族诗歌影响较大。它是被壮族人民吸取后,发展而赋予本民族特色的一种壮歌;“比”流传广西桂北一带的河池、东兰、巴马、都安、容安等北部地区。特点是,山歌歌词多为五字句,讲究腰脚韵(下文有说明腰脚韵),曲调委婉细腻,装饰音比较多,多为宫调式;“论”分布在广西西南部地区的那坡、宁明、融水、凌云等一带。单声部曲式,音调高亢,歌词叙事性强,多为七言四句,押尾韵。在如此众多形式的山歌中,壮族山歌还是以“欢”歌为主。上林县山歌主要也是“欢”山歌。“欢”流行于广西北部红河水一带以及南部和云南少数地区。最大特点是歌词结构简练,重复,一咏三唱,节节紧扣,韵律迂回缠绵便于抒发主题,有较强艺术感染力。如;“歌欢”、“欢流”、“欢蕊”、“欢雅”、“欢射”、“欢嘹”、“欢冷”、“欢安”、“欢思”等等。它们的共同点:韵律上都是腰脚韵或者头脚押韵。上林县山歌是属于嵌句腰脚体:这种歌体是从五言、七言四句押脚韵体发展而来,由四句五言或者七言,二句三言或者五言镶嵌而成“五三五”或“七三七”的模式。因为它由两个短句像嵌上去似的,因此得名“嵌句歌”。例如: 烧锅水滚开 去借债 空手来发痴 无杂粮白米 灭火去 空叹气又哭 (1)上林县方言特殊语音现象。 与国家统一使用的普通对比,广西壮语有许多特殊的语音现象。从声韵调系统来看,普通话有声母21个,韵母39个,声调4类。壮文有22个声母,108个韵母,6个舒声调,3个塞声调(塞声调音节中的韵母都以闭塞的辅音作韵尾,其声调已反映在收声的韵尾上,因此书面或者演唱曲谱里不用再标调)。 音高的变化决定了声调的性质。音调与山歌有直接关系,影响最大的来自他们的语言声调。壮语比普通话声调多出5种类型。普通话音调比较好理解。4种: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和去声。上林县方言有6个“舒声调”和3个“塞声调”。如何直观地理解呢?如表图:(注意:壮文把音调标在音节的后面。前面6个是“舒声调”后3个是“塞声调”) ? 22个声母,9种音调共同产生丰富的语音声效。显而易见,用音乐的语言就是能产生出“自然音律”。加之壮语(上林方言)有108个韵母,比普通话多出69种韵声音,更使得它表达丰富,有多种声音色彩,是一种神奇且极其特殊的语言。 (2)上林县方言语句较强的“自然音律”性。 因为语言音调比较多样,上林县日常生活的语句具有高低升降、快慢长短、强弱续断等音乐元素。比如“gwn(喝)、gaemz(口)、laeuj(酒)、haeux(饭)、caeuq(和)、noh(肉)”六个单音词连续发音,就会形成“36113515”的音高,按照语言的节奏,就成为谱例①所示。 (3)上林县方言音调“自然音律”演化称为“欢歌”体的过程。 前面已说明上林县方言语句脱口即自然形成音律,加上抑扬顿挫的语气,自由音延长幅度增大,形成“山歌”雏形就显而易见了。比如,下面上林县方言里二句,没有特定调式调性的对话。(谱②)。 由说话自然形成曲调:2 2 1 6 6 | 和 5 7 5 3 2|没有加工给予主调关系的音律。如果赋予一个调性,把两句对话作为主要乐句进行发展,一首简单的问答式歌曲呈现。这也就是壮山歌的一种被称为——欢(fwen)歌体雏形呈现:歌词简单,旋律自由悠扬,歌曲主题非常鲜明,根据歌曲篇幅需要,可以反复不断变化发展主题旋律。 做丧事时常唱的哭丧调,使“欢”歌得以提升,有较大发展。 再如:哭丧调壮山歌(谱③) 这是一段乐段主题的节选句。主音落在“5”,是徵调式“哭丧调”。取材于非常原始方式。一般上林县吊丧,家属为吊念死者,下葬前会有“哭丧”的习俗。“哭丧”分两部分,先唱没有悼词呼唤性的“哭腔”,纯发舒声音感叹词如“额”、“吔”、“咧”、“啊”、“喝”等等。谱例③“吔”的旋律。第二部分是一段悼念死者哀伤的话,多数是说话自成旋律,节奏自由幅度很大,受悼念者情绪影响,一般断音或者持续延长音出现频繁比较多。乐句中间多穿插“嗯”、“啊”、“哩”等语气音。也就是谱例③乐句:“你怎么死去哩,我的妈呀。”句末会有加入扩充哭泣声,这就是哭丧调山歌“fwen欢”:多为二乐句式或者多句式成一首歌曲。主题形式反复发展吟唱,节奏自由度比较大。有常用2/4和3/4节奏交替使用。它的旋律就是唱者脱口语言形成的,正因为是悼丧者内心悲伤的独白,因此曲调悲哀,催人泪下,艺术感染力强。 这就是上林县山歌从旋律音到山歌“欢”体的演化和发展的过程。 三、上林县山歌的音乐特点和艺术价值。 上林县壮族山歌是民间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,是代表壮族人民思想感情、意志、愿望、生活态度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。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,多数是描写劳动生活、民间风俗、舒适性诉说、谈情说爱、传授生产经验和历史知识、反应革命斗争历史等等。这些山歌的音乐特点是: 1、歌曲旋律亲切、优美、自然、乡土气息浓厚。有的曲风高亢,嘹亮、刚健;有的曲风宛转悠扬,有的则爽朗明快。形式多种多样。 2、歌曲大多数是二乐句或者四乐句构成乐段,以单一的形象构成完整性内容。调式多数是:羽、宫、商调式。衬词较多。如:咧、嘞、哩、嘹、罗、嗨、尼罗、了罗、娇莲、曲切溜、啦了啦、妹三摇等。 3、演唱形式:独唱、齐唱、重唱、对唱、合唱等。歌唱的时候,男女肩并肩、手拉手相依附耳引吭高歌。歌唱多数用本嗓,也有带假声或者真假声结合的唱法。上林燕西一带的高腔山歌就是善用颤音、吟震来演唱。 4、歌曲除了单声部外,多以二声部、三声部曲式出现。二声部的特点具有支声复调性质。音程关系有同度、大小三度、大二度、纯四、五度、大小六、七度,没有小二度增减音程。上下旋律多出现大二度解决到同度的进行。三声部,上林的某些地区有“三顿欢”“喜欢”“波列欢”。合唱支声复调性质歌曲,旋律性是它主要特征,艺术性表现独特。一般是壮族青年男女在山野对歌,打动对方心弦或者战胜对方。主旋律在高声部,其他两个声部旋律由主旋律衍化出来,音乐朴实清晰,三个声部音域大致相同,声部间交错、重叠、向主音调趋向。 5、壮歌具有一挥而就、出口成章的特点,尤其在对歌中体现明显。歌曲整齐严谨、琅琅上口的辞藻美和押韵美,易歌易记,易口传相送。 上林县山歌现象历史悠久,从形成到成熟伴随了那里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喜怒哀乐,劳动人民创造了生活,也创造了丰富的民间艺术,上林县山歌给我国民间艺术增添光彩。 伴随时代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广西旅游,来到刘三姐的故家乡,从而推动对广西音乐和广西山歌的探究。2004年12月第七届中国合唱节在海口举行,代表广西参加的上林县民歌合唱团,用壮族多声部原汁原味演唱了《上林--南宁后花园》、《苗山情》、《赶歌圩》等歌曲,获得银奖。上林县的山歌也如同凤凰般徐徐升起,它正挥动金翅飞向国际舞台,为世人展示它的独特。 自古以来,歌圩已成为壮族山歌很自然的载体,每到歌圩活动,广西各族群众欢聚一堂,山间,水边,以歌传情,以歌会友,共同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。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了“歌海”之称,人们通过“唱山歌”来表达他们的睿智、重情、向往自由,轻钱财、重人品、鄙权势等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。在广西各族的民歌中,有山歌、劳动号子、水歌、渔歌、谣歌、儿歌、酒歌、风俗歌等。但是山歌一直保持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这除了与地理、气候、习俗等有关外,与当地语言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,上林县山歌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这里的山歌动听,引人入胜,曲调的音高走向,都与壮语方言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。比如:高腔歌曲《三月花儿红》、《孤独鸟》、《十月收谷来酿酒》、民歌《喜鹊喳喳叫》、《妹问》、《人人把歌唱》、以及平强调《金凤美玉连》等等,这些山歌依附于当地方言,在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使山歌的旋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,而土色土香的方言词汇增强了山歌的表现力,使山歌生动而充满情趣。 一、广西上林县壮山歌概述 上林县位于广西省中南部,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。全县7个镇、5个乡、1个民族乡。分别是:大丰镇、明亮镇、巷贤镇、白圩镇、三里镇、乔贤镇、西燕镇、澄泰乡、覃排乡、木山乡、塘红乡、中可乡、镇圩瑶族乡。上林县的方言80%使用壮语,属北壮语红水河方言。此外还有客家话、白话、新民话、桂柳话、勉语勉(金方言)。在上林县正是有这么多的镇,乡组成,不同的地域造就了有着差异的语言,但由于壮语仍然有主导地位,所以人们的沟通用壮语来编写的山歌,一代代的传承,使山歌风格多样话,才有了更为广泛的发展。 据史料记载,清朝康熙年间(1654—1722年),已经形成山歌唱腔。比如:三里镇、乔贤镇、塘红乡、镇圩瑶族乡以山歌(也叫欢歌)为主。上林县是“欢歌”最丰富最有特点的地区之一,我们以这里的山歌为例进行比较分析。从上林县的地理环境看,多是卡斯特地貌,有“小桂林”之称。它依附大明山、凤凰山、狮子岭山、岜仙山等四条较大的山脉。人们在田间劳作间隙,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感情,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引吭高歌,放声歌唱,山多空旷,回声多而且声音大。久而久之,对歌、喊歌、吆喝等多种形式的山歌歌唱方式相继出现,并且沿袭下来,形成我们今天听到较多广西山歌的版本。从史料上不难看出,上林县山歌的形成除了与它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以外。最直接影响上林县山歌还属当地的方言。以下对当地方言进行初步探究。 二、当地方言特殊语音现象容易形成自然音律,它是上林县“欢”歌的基础。方言——产生自然音律——合成山歌体。 由于广西南北部方言的不同,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,如:欢、西、加、比、论等。每个字代表某一地区山歌的名称,比如:“西”为广西南部壮族方言地区的扶绥、大新、宁明、凭祥、崇左等地,它不像“欢”山歌的严格形式,“西”山歌可长,可短,不定句较多。歌词吟唱朗朗上口,韵律铿锵悦耳,押脚韵,多用于对唱;“加”主要流行与壮、汉杂居的崇左、邕宁、等地。歌词句式和押韵与汉族民歌相似,受汉族诗歌影响较大。它是被壮族人民吸取后,发展而赋予本民族特色的一种壮歌;“比”流传广西桂北一带的河池、东兰、巴马、都安、容安等北部地区。特点是,山歌歌词多为五字句,讲究腰脚韵(下文有说明腰脚韵),曲调委婉细腻,装饰音比较多,多为宫调式;“论”分布在广西西南部地区的那坡、宁明、融水、凌云等一带。单声部曲式,音调高亢,歌词叙事性强,多为七言四句,押尾韵。在如此众多形式的山歌中,壮族山歌还是以“欢”歌为主。上林县山歌主要也是“欢”山歌。“欢”流行于广西北部红河水一带以及南部和云南少数地区。最大特点是歌词结构简练,重复,一咏三唱,节节紧扣,韵律迂回缠绵便于抒发主题,有较强艺术感染力。如;“歌欢”、“欢流”、“欢蕊”、“欢雅”、“欢射”、“欢嘹”、“欢冷”、“欢安”、“欢思”等等。它们的共同点:韵律上都是腰脚韵或者头脚押韵。上林县山歌是属于嵌句腰脚体:这种歌体是从五言、七言四句押脚韵体发展而来,由四句五言或者七言,二句三言或者五言镶嵌而成“五三五”或“七三七”的模式。因为它由两个短句像嵌上去似的,因此得名“嵌句歌”。例如: 烧锅水滚开 去借债 空手来发痴 无杂粮白米 灭火去 空叹气又哭 (1)上林县方言特殊语音现象。 与国家统一使用的普通对比,广西壮语有许多特殊的语音现象。从声韵调系统来看,普通话有声母21个,韵母39个,声调4类。壮文有22个声母,108个韵母,6个舒声调,3个塞声调(塞声调音节中的韵母都以闭塞的辅音作韵尾,其声调已反映在收声的韵尾上,因此书面或者演唱曲谱里不用再标调)。 音高的变化决定了声调的性质。音调与山歌有直接关系,影响最大的来自他们的语言声调。壮语比普通话声调多出5种类型。普通话音调比较好理解。4种: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和去声。上林县方言有6个“舒声调”和3个“塞声调”。如何直观地理解呢?如表图:(注意:壮文把音调标在音节的后面。前面6个是“舒声调”后3个是“塞声调”) ? 22个声母,9种音调共同产生丰富的语音声效。显而易见,用音乐的语言就是能产生出“自然音律”。加之壮语(上林方言)有108个韵母,比普通话多出69种韵声音,更使得它表达丰富,有多种声音色彩,是一种神奇且极其特殊的语言。 (2)上林县方言语句较强的“自然音律”性。 因为语言音调比较多样,上林县日常生活的语句具有高低升降、快慢长短、强弱续断等音乐元素。比如“gwn(喝)、gaemz(口)、laeuj(酒)、haeux(饭)、caeuq(和)、noh(肉)”六个单音词连续发音,就会形成“36113515”的音高,按照语言的节奏,就成为谱例①所示。 (3)上林县方言音调“自然音律”演化称为“欢歌”体的过程。 前面已说明上林县方言语句脱口即自然形成音律,加上抑扬顿挫的语气,自由音延长幅度增大,形成“山歌”雏形就显而易见了。比如,下面上林县方言里二句,没有特定调式调性的对话。(谱②)。 由说话自然形成曲调:2 2 1 6 6 | 和 5 7 5 3 2|没有加工给予主调关系的音律。如果赋予一个调性,把两句对话作为主要乐句进行发展,一首简单的问答式歌曲呈现。这也就是壮山歌的一种被称为——欢(fwen)歌体雏形呈现:歌词简单,旋律自由悠扬,歌曲主题非常鲜明,根据歌曲篇幅需要,可以反复不断变化发展主题旋律。 做丧事时常唱的哭丧调,使“欢”歌得以提升,有较大发展。 再如:哭丧调壮山歌(谱③) 这是一段乐段主题的节选句。主音落在“5”,是徵调式“哭丧调”。取材于非常原始方式。一般上林县吊丧,家属为吊念死者,下葬前会有“哭丧”的习俗。“哭丧”分两部分,先唱没有悼词呼唤性的“哭腔”,纯发舒声音感叹词如“额”、“吔”、“咧”、“啊”、“喝”等等。谱例③“吔”的旋律。第二部分是一段悼念死者哀伤的话,多数是说话自成旋律,节奏自由幅度很大,受悼念者情绪影响,一般断音或者持续延长音出现频繁比较多。乐句中间多穿插“嗯”、“啊”、“哩”等语气音。也就是谱例③乐句:“你怎么死去哩,我的妈呀。”句末会有加入扩充哭泣声,这就是哭丧调山歌“fwen欢”:多为二乐句式或者多句式成一首歌曲。主题形式反复发展吟唱,节奏自由度比较大。有常用2/4和3/4节奏交替使用。它的旋律就是唱者脱口语言形成的,正因为是悼丧者内心悲伤的独白,因此曲调悲哀,催人泪下,艺术感染力强。 这就是上林县山歌从旋律音到山歌“欢”体的演化和发展的过程。 三、上林县山歌的音乐特点和艺术价值。 上林县壮族山歌是民间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,是代表壮族人民思想感情、意志、愿望、生活态度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。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,多数是描写劳动生活、民间风俗、舒适性诉说、谈情说爱、传授生产经验和历史知识、反应革命斗争历史等等。这些山歌的音乐特点是: 1、歌曲旋律亲切、优美、自然、乡土气息浓厚。有的曲风高亢,嘹亮、刚健;有的曲风宛转悠扬,有的则爽朗明快。形式多种多样。 2、歌曲大多数是二乐句或者四乐句构成乐段,以单一的形象构成完整性内容。调式多数是:羽、宫、商调式。衬词较多。如:咧、嘞、哩、嘹、罗、嗨、尼罗、了罗、娇莲、曲切溜、啦了啦、妹三摇等。 3、演唱形式:独唱、齐唱、重唱、对唱、合唱等。歌唱的时候,男女肩并肩、手拉手相依附耳引吭高歌。歌唱多数用本嗓,也有带假声或者真假声结合的唱法。上林燕西一带的高腔山歌就是善用颤音、吟震来演唱。 4、歌曲除了单声部外,多以二声部、三声部曲式出现。二声部的特点具有支声复调性质。音程关系有同度、大小三度、大二度、纯四、五度、大小六、七度,没有小二度增减音程。上下旋律多出现大二度解决到同度的进行。三声部,上林的某些地区有“三顿欢”“喜欢”“波列欢”。合唱支声复调性质歌曲,旋律性是它主要特征,艺术性表现独特。一般是壮族青年男女在山野对歌,打动对方心弦或者战胜对方。主旋律在高声部,其他两个声部旋律由主旋律衍化出来,音乐朴实清晰,三个声部音域大致相同,声部间交错、重叠、向主音调趋向。 5、壮歌具有一挥而就、出口成章的特点,尤其在对歌中体现明显。歌曲整齐严谨、琅琅上口的辞藻美和押韵美,易歌易记,易口传相送。 上林县山歌现象历史悠久,从形成到成熟伴随了那里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喜怒哀乐,劳动人民创造了生活,也创造了丰富的民间艺术,上林县山歌给我国民间艺术增添光彩。 伴随时代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广西旅游,来到刘三姐的故家乡,从而推动对广西音乐和广西山歌的探究。2004年12月第七届中国合唱节在海口举行,代表广西参加的上林县民歌合唱团,用壮族多声部原汁原味演唱了《上林--南宁后花园》、《苗山情》、《赶歌圩》等歌曲,获得银奖。上林县的山歌也如同凤凰般徐徐升起,它正挥动金翅飞向国际舞台,为世人展示它的独特。

文章来源:歌海 网址: http://gh.400nongye.com/lunwen/itemid-19339.shtml


上一篇: 暂无
下一篇: 海洋学论文_南海三维热岩石圈结构及地表构造响应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/ / /
 
 
 
 

Copyright 2001-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
本站不是《歌海杂志社》官网,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,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。